2018-08-23
Alt

揭開愛滋面紗 扭轉汙名現況——

台灣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發布記者會​ 新聞稿

 

一、時間:2018年6月21日(四)14時

二、地點: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演講室

三、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壹、為什麼要做這個調查

  「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The People Living with HIV Stigma Index)」由聯合國愛滋規劃署(The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 and AIDS, UNAIDS)、全球感染者網絡(Global Network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 GNP+)、國際女性感染者社群(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Women Living with HIV/AIDS, ICW)等國際組織共同發展,提供一套與愛滋感染者自身相關汙名與歧視的測量工具,自2008年起,全球有超過90個國家進行調查,超過10萬名感染者參與受訪。

 

  愛滋與台灣社會共存已經超過30年,本國感染者將近3萬5千人,約每八百人中便有一名感染者。多年來,台灣社會關切的愛滋話題,廣泛涉及藥物、治療、毒品、性行為等等不同領域,然而,多元豐富似乎只限於資訊呈現,尚未能普及為民眾日常,民眾對愛滋的印象,部分仍停留在20年前的媒體報導,無藥可醫、會危及生命。

  感染者的每日生活,以及感染者的自我觀感,都受到來自民眾印象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不被歡迎參加親友活動、看醫生要憑運氣、容易陷入沮喪或自我否定等等。

  在各界團體互信基礎尚未成熟、政策討論各持己見時,這套調查以真實的感染者生活日常為證據基礎,將提出可測量可檢驗的汙名效果,嘗試推進議題對話。

 

貳、台灣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

  本會與團隊人員在2017年年初取得國際對台灣地區施作同意,4月份邀請GNP+資深訓練師Liz Tremlett在台完成訪員訓練,隨即展開正式訪談,至12月底,總計完成842名愛滋感染者的一對一訪談。

 

參、調查結果簡報

  台灣重視國人健康安全,同時也在全球衛生防治著力許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於2014年提出「三個90」的終結愛滋策略,希望90%的感染者透過篩檢確診,了解身體狀況,90%確診感染者開始服藥治療,90%的服藥感染者病毒量降至偵測不到。疾管署戮力推行愛滋篩檢,以及在愛滋指定醫院提供感染者治療服務,使得目前台灣感染者服藥治療的比例已達84%(疾管署,2016)。

  一、12%的愛滋感染者曾發生權益受損事件,其中86%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台灣也設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保障感染者權益,但在去年所執行的調查中發現,過去一年中仍有12%的受訪感染者,曾經發生權益受損事件;並且當中86%並未採取任何舉動來爭取自己的權益。其原因與感染者可能承受的社會汙名與心理壓力息息相關,在後續的調查成果將一一陳述。

  二、「人們不了解愛滋傳染途徑,害怕透過日常接觸被傳染」是最多感染者感受到的愛滋汙名

  調查結果指出,受訪感染者在過去一年中曾經感受過的愛滋汙名,前三大項分別是「人們不了解愛滋傳染途徑,害怕透過日常接觸被傳染」、「人們害怕被傳染愛滋病毒」、「人們認為感染愛滋病毒是可恥的,不應該和我來往」。

  顯示出愛滋教育不足導致的恐懼,以及避談愛滋的社會氛圍,使得愛滋如同不能說出口的禁忌,當感染者身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皆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心理壓力的來源除了廣泛的社會大眾外,與感染者關係密切的醫療機構也不可忽視。

 

  三、7.3%的感染者在就醫時表明感染狀況,便遭受拒絕;10.6%的感染者的感染身份,在未經授權的情形下,遭到醫療人員洩露

  在就醫的同時,因著社會對愛滋貼上的負面標籤,感染者仍恐懼接觸醫療人員時,是否會遭受不友善的對待,或是擔心感染身份的隱私不保。而調查結果更顯示過去一年中,有7.3%的感染者在就醫時表明感染狀況,便遭受拒絕;亦有10.6%的感染者的感染身份,在未經授權的情形下,遭到醫療人員洩露。

  這樣的情形,使得有超過六成的感染者,對於就醫的隱私安全存有疑慮,其中更有接近三成的感染者確知自己的醫療隱私並未被完全保密。極有可能在未來影響感染者的服藥順從度,及其健康狀況。

 

  四、非經同意的告知對象,更多使感染者感受到歧視

  感染者身份的議題,除了在醫療保密面臨挑戰之外,告知也是一大關鍵。

  呼應前述社會對愛滋的不了解,感染者在主動揭露感染身份時仍有一定比例遭到歧視對待。

  更甚者,調查顯示未經授權洩漏身份的情形,不僅發生在醫療場域,同時亦見於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包含家庭成員、伴侶、朋友,以及工作職場。

  經過統計分析,未經感染者授權就告知上述群體,相較於「感染者主動告知」,感染者感受這些人的歧視態度比例較高,形成感染者另外的壓力來源。

 

  五、外在歧視會加深內化汙名

  結果分析顯示,愛滋汙名與歧視同時從外在及內在對感染者造成影響。

  外在歧視,如醫療服務受拒、身份隱私遭洩,以及來自家人、伴侶、朋友、職場的歧視態度。

  內在則是整體社會的烙印造成心理壓力,使感染者將汙名內化,影響對自己的看法及其心理健康。

  外在歧視的存在,加深了內化汙名,而兩者皆對於感染者有直接影響,會造成感染者懼怕接觸醫療機構、服藥順從度下降,導致健康情形惡化,以及生活品質下降,及職場發展受阻陷入困境等情形。

 

  六、面對愛滋拒斥的態度,成為民眾不敢、不願篩檢的主因

  愛滋汙名與歧視看似是感染者群體面對的內部問題,但這樣的恐懼實則涵蓋整個社會,影響每一個人。

  面對愛滋拒斥的態度,成為民眾不敢、不願篩檢的主因。受訪的感染者中,便有約58%的人,在未確診前,從擔心到真的進行篩檢間隔長達五年以上;此外,畏懼篩檢的主要因素,都是擔心未來可能遭到周遭親友排斥,甚至影響生活狀態。

  若希望提升篩檢成效,使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強化台灣在三個90目標中,第一個90的力有未逮,降低社會中的對於愛滋的汙名與歧視,佔絕對關鍵的因素,讓感染者從汙名脫解的同時,亦達到疾病防治的目的。

 

  七、建議作為:「有效地提高社會大眾對愛滋的認知與知識」

  當前對於愛滋的汙名與恐懼多源自於不理解,因此對於減低目前社會環境中的歧視,有65.8%的感染者認為,首要的任務就是有效地提高社會大眾對愛滋的認知與知識。

  此外,進行社會教育的同時,現階段掌握感染者資料的醫療機構、主管單位,若能對感染者的隱私落實應有的保護,亦能改善感染者接受治療的意願。

  藉由提升民眾篩檢意願、感染者接受治療以達成聯合國終結愛滋策略三個90的目標。

 

記者會流程

 

主題

人員

13:30-14:00

開放報到

/

14:00-14:05

開場與調查概況

林宜慧 主任

14:05-14:08

疾管署長官致詞

疾管署 羅一鈞 副署長

14:08-14:18

調查成果發表

林口長庚感染科 陳南伃 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感染科 邱奕頎 研究助理

14:18-14:22

醫療隱私的擔憂

台灣愛滋病學會 顧文瑋 副秘書長

14:22-14:26

外在歧視經驗

感染誌共同發起人 陳威圻

14:26-14:34

篩檢的恐懼

感染者家屬 霖霖媽

14:34-14:39

感謝與展望

林宜慧 主任

14:39-14:49

媒體提問

林宜慧 主任

※ 「愛滋權促會」粉絲專頁將現場同步直播記者會實況​

 

附加檔案

  • 新聞稿-台灣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發布記者會.docx  檔案大小: 30.52 KB  檔案格式: application/vnd.openxmlformats-officedocument.wordprocessingml.document  下載
  • 愛滋汙名與歧視調查看板.pdf  檔案大小: 1.4 MB  檔案格式: application/pdf  下載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