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1
Alt

7/2台灣U=U Day愛滋權促會揭「五大U=U迷思」

U=U就等於痊癒?U=U代表轉為陰性?我U=U可無套性愛?

沈玉琳製作 X 陳漢典主持「不分手擂台」真實故事破除U=U迷思

【2025年07月02日台北訊】「醫生說我U=U,是不是代表痊癒了?」、「若我已經U=U,是不是可以停藥?」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在7月2日台灣U=U Day公布常見五大U=U迷思,其中也包含了HIV感染者的真實故事「我即使U=U,也能生小孩嗎?」,一位HIV感染者小冰(化名)穩定治療達到U=U,卻仍被伴侶與其母親猜疑,認定會把病毒傳染給孩子,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今年我們將小冰的故事拍成『不分手擂台』,以國人熟悉的綜藝題材製作成好看易懂的衛教影片,希望破除這些迷思,讓大眾正確了解U=U。」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U=U是疾管署近年重點推廣的觀念之一,2024年台灣愛滋防治3個95指標達成『92-96-95』(92%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6%已知感染者接受治療、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成功抑制),成效優於全球平均。」台灣愛滋病學會林冠吟醫師坦言:「透過規律及穩定的治療,將U=U視為治療的目標,達到『測不到病毒就是傳不出去』的階段。然而除了社會大眾,也仍有不少感染者對U=U因資訊落差而有不同認知,不是測不到病毒就自認痊癒而停藥,這也有賴醫事人員的衛教努力!」

對「測不到病毒」的兩大迷思:「變成陰性?」「痊癒了?」

錯!U=U仍屬於陽性,且仍應持續治療避免病毒反彈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從第一線工作接觸的提問中,統整出「五大U=U迷思」的觀察:

  1. 測不到病毒,是不是代表變成陰性了?
  2. U=U是否等於痊癒、不需再服藥?
  3. 既然U=U就是不具傳染力,那我可以不戴套性愛嗎?
  4. 即使U=U,是不是不能生小孩,會害他有HIV呢?
  5. 我已U=U,就不用向伴侶說我是HIV感染者的身分?

其中的「測不到病毒,是不是代表變成陰性了?」「U=U是否等於痊癒、不需再服藥?」, 林冠吟醫師說,「這兩題可以一起回答,的確根據醫學實證只要病毒量低於200 copies/mL,即可被定義為『測不到病毒』,病毒是被抑制到低到不具傳染力,並非清零消失,也不等於痊癒,驗血檢測抗原抗體仍屬於陽性,若擅自停藥,可能會引發病毒反彈或抗藥性,而影響後續治療選擇。」

對「不具傳染力」的兩大迷思:「不用戴套?」「會生下愛滋寶寶?」

錯!不等於能肆意無套性行為,也並非無法生子

「既然U=U就是不具傳染力,那我可以不戴套性愛嗎?」雖然醫學上病毒量測不到確實等於無傳染風險,但安全性行為還是很重要,保險套不只是預防HIV病毒,也能預防所有其他性病傳染風險,至於另一個常見誤解「即使U=U,是不是不能生小孩,會害他有HIV呢?林冠吟醫師說,「針對HIV感染者的生子問題,目前已有相關的醫療流程與藥物使用,讓感染者可以自然懷孕並成功避免母嬰傳染!」如同《不分手擂台》影片中小冰的故事,男友母親一度質疑「U=U根本是場騙局」而要求分手,誤以為會生下愛滋寶寶。

「我已U=U,就不用向伴侶說我是HIV感染者的身分」

錯!建議感染者揭露前審慎評估,也期盼HIV不再需隱瞞

秘書長林宜慧強調:「U=U是醫學實證,我們希望有朝一日HIV也能像其他慢性病一樣,不再被汙名化,也不需隱瞞。」7月2日台灣U=U Day,由第三年擔任U=U衛教大使的沈玉琳與陳漢典一起主持的《不分手擂台》,取材自HIV感染者真實故事,即將在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YouTube頻道播放,期許U=U未來能為感染者們改寫命運結局,像一般人一樣擁有完整而平等的關係與生活。

相關愛滋人權議題: 感染者社會參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