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2

面對愛滋者,我們可以更友善
謝秉霖
獨立評論@天下 2016.5.02

前些日子,國防大學驚爆出強迫愛滋感染者學生退學的事件,引起社會正反兩方相當多的討論,有些人認為「國防大學身為教育機構卻帶頭歧視」、「校方的處理方式充滿著對愛滋的污名」,也有些人認為「強迫愛滋感染者退學,是為了保障其他學生」、「感染者性生活髒亂,很噁心!」在這次的事件中,也讓社會重新重視感染者權益及愛滋病相關防治措施落實程度。

筆者是一名高中生,前幾日有幸能參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李依穎管理師的愛滋防治演講,收穫匪淺,破除了許多有關於HIV病毒的錯誤迷思。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分享關於愛滋的正確知識,讓讀者共同揭開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疾病的面紗,透過了解與接觸,消弭對於愛滋的污名及歧視。

▋想到愛滋,你想到什麼?

1.只有同性伴侶間的性行為才會感染愛滋嗎?
李管理師分享了幾個親自接手的個案,許多異性戀長者在得知自己感染後,第一個問題往往是「我又不是同性戀,怎麼會染上愛滋?」長期以來,社會往往將同志與愛滋畫上等號,認為愛滋僅在同性伴侶間傳遞。
然而事實上,愛滋病毒就如同流行性感冒一般,並不會區分感染者的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等,無論你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性工作者、共用針頭者,都是因為從事「高危險行為」,如無套性行為、未清潔針頭等,才會有感染的可能或風險,因此,第一個要破除的迷思,便是我們應以「危險行為」而非「危險族群」來區別愛滋感染者,必須徹底打碎以往的刻板印象。

2.愛滋是不是不治之症,感染後很快就會死亡?
許多人接到醫護人員通知自己感染的電話後,第一個問題常是「我還能活多久?」甚至曾有案例,感染者得知感染事實後,將自己關在家中一整個月,足不出戶,事後才得知緣由為「我在家中等待死亡到來。」
事實上,根據愛滋權促會的統計,只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有80%的感染者能存活超過20年。首先,必須遵循處方箋按時服藥,不得任意停藥,否則將面臨抗藥性等延生問題;第二,保持身體最佳狀況,注重運動健身、飲食均衡、睡眠品質等;最後,不能因為已經感染而在從事性行為時不用保險套,不旦有可能將愛滋傳給他人,也可能感染不同類型的病毒,造成再次感染,症狀將有可能惡化或使治療過程更加繁複。
目前治療愛滋的主要方式為雞尾酒療法,因為醫學科技的進步,取得藥物及服用藥物的方便性也大大提升,從30年前需要服用半個杯子的藥丸數,到現在每次只需服用1~2顆,每日1~2次,就能有效降低體內病毒數,甚至持續服藥半年,就能將體內的愛滋病毒降至儀器無法檢測出陽性結果的程度。學術研究報告也指出,若與病毒數低的愛滋患者進行無套性行為,並不一定會感染。因此,社會與政府應該多加鼓勵有疑慮的民眾盡快前往篩檢,才能有效預防及避免下件憾事的發生,如此一來,才能釜底抽薪的從根本解決問題。

3.與愛滋病患一起生活,會被傳染愛滋嗎?
李管理師分享了另個案例:曾有一位母親,在得知自己兒子感染後,詢問醫護人員該如何與愛滋患者一起生活?然而,這位護士卻給了媽媽錯誤的觀念,「凡是他碰過的地方,都必須用酒精加以擦拭」,因為這段錯誤的對話,使得這個家庭從此過著隔離用餐、用具分離的日子,家人間的情感也理所當然的出現了嫌隙,對於感染者與家人都是二次傷害。
事實上,要釐清這個迷思,必須先了解愛滋的感染途徑到底有哪些?目前將途徑分成三類。第一為不安全性行為,也就是沒有全程、正確的使用保險套,而有了精液、前列腺液、乳汁、陰道分泌物等的體液接觸。第二是血液的傳染,在實務上大多是施打海洛因的毒品使用者,因為海洛因價格昂貴,往往由一群人合資購買,稀釋後大家輪替施打,而也意外將愛滋病毒傳遞給他人。第三為母子垂直感染,胎兒在分娩時接觸到母親的羊水、血液等,然而因為醫學的進步,目前只要在胎兒產出前即時發現,有9成的愛滋寶寶是可以避免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與感染者擁抱、接吻、共用器具,或是意外接觸到感染者的糞便、尿液,或蚊子叮咬,皆不會傳遞愛滋病毒。但嚴格來說,接吻仍有感染愛滋的風險,李管理師給了個風趣但經得起驗證的比喻,「必須搜集一群感染者3公升帶有血液的唾液,而在一分鐘內全數喝光,才有機會感染」,「必須咬斷舌頭接吻,才有可能」。由此可知,就算周遭有愛滋病帶原者,只要沒有體液上的接觸,皆無感染機率。會傳染的,只有對於愛滋不理性的恐懼。

▋我該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感染?

前往各大醫療院所、衛生局進行具名或匿名篩檢,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氣,所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往往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因此,有許多擔心自己被感染的朋友異想天開,想透過「捐血」的方式來篩檢。但在實務上,這卻可能造成許多延伸問題,若血液中心驗出捐血人愛滋呈陽性反應,便需主動通報各縣市的衛生所,使得感染者的身分可能間接曝光。而通報後,感染者甚至將無法申辦各項醫療保險。

另外,若明知自己為愛滋感染者,卻蓄意捐血,甚至可能有牢獄之災,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第15條明訂「明知自己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而以供血或以器官、組織、體液或細胞提供移植或他人使用,致傳染於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未遂犯罰之。」利用捐血管道來篩檢愛滋,可能使原本「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偉大精神,淪為「捐血一次,害人一命。」的反效果。

事實上,在各縣市的的衛生所都能進行匿名篩檢,在過程中不需留下任何個人資料,詳細篩檢地點可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查詢。另外,許多民間團體如「愛滋權促會」、「露德協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也都提供相關篩檢或諮詢服務,陪伴擔心自己感染或已感染者,走過與愛滋和平共處的漫長之路。

另一方面,在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後的72小時內,可以至特定醫療院所自費購買「預防性投藥」,服藥內容與感染者所服用的雞尾酒藥物相同,只要持續服用28天,可將感染機率降至最低。但切記,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是預防愛滋最「有效」且最「簡便」的方式。

▋非感染者可以更友善

1.撇開責備,用心關懷
若某日,您的身活周遭,有位感染者向您坦承自己的感染事實,如果您願意,請先給予他一個愛的擁抱。對家人、朋友、師長坦承感染,往往需要經過許多掙扎與折磨,往往只會對身邊最親密、最誠摯的朋友坦承,請勿在第一時間或感染者不願多談的情況下,詢問他「你是如何感染的?」。一句無心的問句,往往使感染者內心受創,也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2.陪伴、關懷、接納
愛滋感染者在接受醫師評估後,有可能開始服藥,一旦開始使用藥物,便不得擅自停藥,否則可能將使體內病毒產生抗藥性,治療過程將更複雜。而感染者的親友,便會成為漫長服藥路上最大的支柱,不責備、不過問、不迴避,便是三大原則。如前文所提,與感染者一同生活、一起進食、一同學習,並不會感染愛滋,將感染者視為正常朋友,便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3.向朋友宣導愛滋的正確觀念
真正恐怖的往往不是愛滋病毒,而是人們對於疾病的無知。愛滋並不容易傳播,會傳播的是人們的恐懼。如果您對於愛滋擁有正確的防疫與醫療概念,請您不吝的向朋友們宣傳,只要透過一場演講、一段對話、一張字條,就有更多的感染者可以免於被汙名化的挫敗,平等且友善的對待每個人,就從個人開始做起。

▋性別教育與愛滋防治,應該往下紮根
筆者身為高中生,深深體會到校園中性別教育及性教育的不足。許多同學並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使用保險套應該搭配水性潤滑液、使用公廁並不會感染愛滋等正確觀念,僅透過網路媒體、報章雜誌等片面或斷章取義的內容,來認是關於性的知識。期盼家長與師長,能夠以更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性」這個議題,讓性教育徹底落實於國高中校園,讓性別平等觀念從小落實。包容與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同學,是每個青少年都該面對的議題。
最令人擔憂的是,愛滋講座往往在教育現場並不普及,以花蓮高中為例,愛滋講座是透過「自願」的方式報名,而不是強制。但令人質疑的是,「毒品」、「性騷擾」、「愛滋」都是青少年階段經常碰到的議題,卻唯獨愛滋知識的傳播無法完整落實。期望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能善用民間資源,在校園中培養學生對於愛滋病的正確觀念。
最終,筆者想提醒讀者,愛滋感染者往往不如外界所揣測的「性生活氾濫」、「同性戀專屬疾病」、「感染就是活該」等充滿歧視及污名的刻板印象,他們經常要承擔許多一般人無法體會的挫折與瓶頸。而期望社會能以更寬廣、包容的心,接納感染者,只要按時服藥,他們也就如同正常人一般。拒絕歧視,就從你我開始做起。
(作者為花蓮高中學生,關心政治、性別、人權,現為自由作家。)
原始網頁


這不是歧視,那什麼是歧視?
對「國防大學對衛福部」行政訴訟勝訴案,民間要求合理重視愛滋歧視的關鍵影響
記者會相關文件:
1.記者會採訪通知
2.Press Invitation
3.記者會新聞稿
4.Press Release
5.來賓發言稿-陳伶雅(前愛滋病指定醫院愛滋個管師)
6.來賓發言稿-徐森杰(台灣露德協會秘書長)
7.來賓發言稿-喀飛(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
8.來賓發言稿-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
9.來賓發言稿-林錫勳(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

相關愛滋人權議題: 就學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