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記者:陳弋

全台愛滋感染者中,女性約占5%,人數雖然不算多,她們的多重弱勢處境仍值得被社會看見。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第一屆愛滋女性影像展「囡仔花 四界飛」,感染者小愛(化名)透露自己22年前懷孕時確診愛滋,好不容易生下女兒,發現保溫箱竟被移到「清潔工具間」。

小愛和先生戀愛結婚,2000年身懷六甲時驗出感染愛滋(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不久後先生過世。回憶這段往事,小愛備感遺憾,一度無法接受當時夫家的錯怪,「但這些都已經過去了」。

一下子多了一個愛滋感染者身分,小愛起初不知能向誰求助,一方面還得承受夫家的指責,同時面對是否該生下小孩的進退兩難。她坦言當年藉由許多檢查,拖過人工流產的時間,決定迎接新生命,由於原本就診的醫院沒有治療愛滋孕婦的經驗,最終她被轉介到台大醫院感染科,為此孤軍奮戰,北上就醫好一段時間。

小愛回憶,女兒早產出生以後,保溫箱竟然被移到病房的清潔工具間,她知道醫護人員在擔心甚麼,從來不敢抱怨。生完小孩壓力、焦躁接踵而來,她要求醫師停止愛滋治療用藥,直到CD4(主導免疫功能的細胞之一)下降才恢復治療,目前穩定服藥,CD4正常,病毒量測不到(U=U),控制得宜。

就醫遭遇異樣眼光,是眾多愛滋感染者的共同經驗。小愛表示,有一次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事前提早到院卻挨酸「那麼早到做甚麼」,最後還被婦產科安排到「工具間」進行檢查,和生產時一樣,這一次她也沒有抱怨。

愛滋感染者也是一般人,同樣會有各式疑難雜症必須就醫治療。少數醫事人員透過雲端藥歷得知她是感染者,隨口一問「妳怎會得這種病」,聽在她耳裡卻是五味雜陳。對小愛來說,感染愛滋不僅僅是吃藥壓制病毒這麼單純,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疾病污名、心理折衝實在一言難盡。

第一屆愛滋女性影像展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登場,即起展出至今年6月3日中午。(圖/主辦方提供)
▲第一屆愛滋女性影像展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登場,即起展出至今年6月3日中午。(圖/主辦方提供)

輔大心理系助理教授蔡春美、帕三小事務所與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三方攜手舉辦第一屆愛滋女性影像展,邀請5位感染愛滋病毒超過20年的女性,透過影像發聲,以一張張生活照片傳達她們的心路歷程。感染愛滋對她們來說有失去也有獲得,不變的是對正常生活的盼望。

這5位女性有些來自東南亞,一部分還未結婚生子,共通點是被枕邊男人傳染。在20年前台灣愛滋污名相對嚴重的年代,她們承受無人可訴說的「苦」與被責難的「冤」,在醫療體系、生活中經歷排斥與歧視。影展中呈現的照片,來自花草植物、食物、土地、大自然以及對家鄉的思念,外人看不見的是她們對於醫療、工作、親密關係、擔心身分曝光的呼求。

本次影像展的展出期間為2022年5月26日至6月3日(5月30日週一休館),地點位於剝皮寮歷史園區129、131號展間(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29、131號)。

相關愛滋人權議題: 感染者社會參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